疫情至今料耗20億即棄口罩 環團促政府制訂重用口罩使用指引
發布時間: 2020/11/19 16:01
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多月,配戴口罩成為市民外出的指定動作。有環保團體早前調查發現,逾9成市民使用即棄口罩,估計疫情至今香港市民共消耗20億個即棄口罩,即等同110萬個膠樽,反映即棄口罩已造成嚴重環境問題,建議在疫情持續的情況下,市民可嘗試使用防護性能類同的可重用口罩,又建議政府研究廢棄口罩回收再造工作。
環保團體綠領行動於今年10月13日至31日期間,以網上形式訪問1095名市民,以了解市民於過去一個月就疫情下使用口罩的習慣。調查發現,92%受訪者表示慣常使用即棄口罩,其中56%每周使用7至10個,而使用即棄口罩的主要原因為防護程度較高(81%)、較衞生(81%)和家中有大量存貨(35%)。
另外,有88%受訪者認同及十分認同即棄口罩會破壞環境,亦有68%市民表示支持日後使用可重用口罩;不過,只有30%受訪者指自己了解及十分了解可重用口罩。
團體亦於在坊間搜羅20款可重用口罩,比較它們的過濾能力,當中BFE或PFE超過95%的共有10款,其中8款更達第二級或以上,即過濾能力可高達99%以上。
此外,VFE達95%以上的亦有6款,部分價格每日更低至1港元,如Xpure Anti-Pollution Mask的非更換濾芯口罩,其VFP亦超過99%,可使用200次,平均每日只是0.8港元。
綠領行動高級公共事務主任黃宇深認為,市民對可重用口罩存有誤解,指可重用口罩長遠使用價格更划算,且防護程度亦不遜於即棄口罩。
環團指,三層即棄口罩中有兩層的主要材料為聚丙烯,材料難以分解,對環境影響很大,建議港府應檢視現時市場上可重用口罩的防護規格,列出規格指引,並加入保護環境的要求,制訂融合抗疫需要的使用可重用口罩場合指引;又建議向外國借鏡,透過回收、消毒等工序,將即棄口罩變成原材料,重新製造成面罩、家具和儲物容器等。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https://bit.ly/3bebLM2
記者:洪芷晴